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欢迎您!
农林遥感与土地利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者:ylys     发布日期:2016-09-19     阅读次数:1335

0907Z2

一、学科介绍

农林遥感与土地利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探索以遥感技术为主的“3S”技术在农林生产领域的应用,以及围绕可持续利用目标下的土地资源利用。

本学科把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人工智能系统的紧密结合,运用于农林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之中,开展区域覆被变化与土地生态变化机理研究,以期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特别是农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培养目标

具有组织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高层次管理工作及开辟新领域并作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适于到高等学校、科研、规划、管理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规划、管理或产品设计等高级专门技术工作,能够成为用人单位的专家或学术带头人。根据农林遥感与土地利用学科的特点,具体要求如下:

1、政治思想上,要求进一步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品德优良,具有开拓、创新和献身精神,全心全意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2、业务上,在农林遥感与土地利用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农林遥感技术应用、土地利用等领域的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在所研究的课题中有所创新。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3、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3.1农林资源遥感与信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3S”技术在农林资源调查、评价、开发、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农林资源信息及其应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农林资源信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3.2覆被变化与土地生态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覆被变化的监控与评价;区域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覆被变化的土地生态环境效应;土地生态的变化机理;区域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3.3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开发、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土地资源利用制度的改革与绩效评价。

四、学习年限

研究生学习年限定为3年,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相应延长1年。特殊情况,经学校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博士不得超过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阶段不得超过6年。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其培养过程中,结合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学术交流、社会考察等各个环节。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方法,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培养博士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博士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讨论会,并创造条件与国内外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创新与学术水平的提高。

博士生培养由导师负责,实行导师个别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也可聘请副导师。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协助指导;聘请的副导师必须是教授或研究员,导师组成员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博士生培养应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由导师负责,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5人)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应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及开辟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

六、课程教学

6.1学分

教学16学时为1学分。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修12-14学分,其中学位课6学分,非学位课程25学分,专业英语写作、Seminar和听学术讲座等开放式教学的课程(简称开放式课程)各1学分。

实践性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各计1学分,均为附加学分。

6.2授课方式、成绩评定方式

6.2.1授课方式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选择讲授和实验,或讲授和操作,或实验,或讲授和研讨,或研讨、读书报告、指导、自学等等形式。

6.2.2成绩评定方式成绩评定分为考试与考核两种方式。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上可获学分。考核科目按优、良、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及格以上可获学分。

6.3课程教学

课程性质统一定为学位课(含公共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含必选课和自选课)、开放式课程、实践性课程,具体事宜按《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执行。

6.3.1学位课。博士研究生公共学位课2门,英语2学分,政治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专业学位课为遥感技术专题、土地利用专题各1学分。

6.3.2选修课。25学分

6.3.3开放式课程。开放式课程为必修课程,包括《Seminar》、《专业英语写作》和《听学术报告》三门,课程结束,考核及格,各计1分。

6.3.3.1 Seminar

Seminar应结合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Seminar每学期举行不少于2次(其中研究生本人汇报不少于1次),累计不少于10次。导师负责对研究生Seminar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由研究生秘书检查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1学分。

6.3.3.2专业英语写作

专业外语作业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后两年内,在导师指导下可根据研究方向及论文选题进行不少于二篇文献资料的英译汉(或汉译英),英译汉每篇字数不少于6000汉字,汉译英不少于1万字符;或用所学第一外语撰写一篇与本人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文献综述报告)并进行投稿,每篇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符。导师负责对研究生专业外语写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记1学分。研究生应将《专业外语写作考核表》及本人所写的中、外文文稿装订后于入学后第二学年末提交到所在学院,由研究生秘书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1学分。

6.3.3.3学术讲座

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修养。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听研究生处举办的学术讲座3次,并计1个学分。

另,研究生每参加校内其他单位或个人举办的学术报告、讲座、会议1次,可计0.2学分。研究生每参加校外的学术会议1次计1分,做学术报告加计1学分,此要求不做统一规定,所得学分不得与其他规定学分冲抵,但可与总学分相加。

6.3.4实践性课程

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结束,考核合格,各附加1学分。

6.3.4.1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好途径。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可在导师指导下做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工作如:批改作业、答疑、实验准备,上辅导课及习题课;答疑及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或生产实习;参与编写教材及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等。或模拟课堂教学等来完成教学实践的任务。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由学科组统一安排,7个工作日以上,导师负责指导和考核,考核及格附加1学分。已从事过大学本科教育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或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类专业毕业的可免修。

6.3.4.2社会实践。为了使广大研究生在学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走正确成长的道路,并在实践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必要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

A.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服务,协助实践单位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某些技术或管理问题。

B.开展人员培训或进行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C.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科学考察,了解国情,接触社会,向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一线的同志学习等。

D.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E.参加各种社会兼职。

社会实践由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安排,研究生处也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定期组织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一般为20个工作日以上,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考核及格附加1学分。对入学前有过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不做要求。

6.3.5课程设置及安排(见九农林遥感与土地利用课程设置及安排)

6.3.6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6.3.6.1遥感技术专题(Remote Sensing

系统介绍国内外最新的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动态,包括国际上遥感手段及其信息源的发展现状、特征与展望,各种主要遥感信息的提取技术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通过典型应用案例的深入剖析,介绍遥感技术在主要行业中的最新应用与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农林资源中的调查、评估、规划、利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常庆瑞主编.遥感技术导论,科学出版社, 2004

[2]谢寿生徐永进主编,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1987

[3]Uchida Satoshi主编,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管理上的应用(英文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胡著智等著,航天航空遥感技术与应用,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3.6.2土地利用专题(Frontiers on Land Use

围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系统介绍国际上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发展动态,包括土地伦理等土地利用观,土地资源的最新调查技术手段、评估技术、动态监测技术、规划利用技术;密切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形势与政策的最新变化,及时介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目标的动态调整,并对配套技术手段的应用进行展望。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中国土地学会主办.中国土地科学期刊

[2] Land Use Policy期刊

6.3.6.3高级森林生态学(Advanced Forest Ecology

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生态学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水平上森林生态研究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森林生态领域相关的热点生态问题及其研究进展,掌握森林生态学研究的新手段、新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蔡晓明主编.生态系统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1999

[2]戈峰主编.现代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2002

[3] Kimmins主编 . Forest Ecology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4]方精云主编.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高等教育出版社, Springer出版社

[5] J.LChapmanM.J.Reiss.生态学原理与应用(影印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6]相关期刊

6.3.6.4LUCC研究专题Frontiers on LUCC

重点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中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及其科学认识和应对策略,并结合案例的具体案例进行实例教学,增强对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认知。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全斌,主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学导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李月臣敬著.中国北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问题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黄贤金、濮励杰、彭补拙等,主编.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效应响应与模拟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

[4]吴次芳、徐保根等,编著.土地生态学.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6.3.6.5农林资源信息系统前沿(Frontiers o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s

系统掌握国内外农业和林业资源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前沿知识,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工具的最新发展与功能变化,信息系统在农林资源调查、评估、利用、测量与管理方面的应用成果与发展趋势。注重成功案例的剖析。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王人潮主编.《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赵小敏主编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地质出版社,2006

6.3.6.6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

主要讲授森林资源培育的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森林培育的技术关键;各林种的定向培育理论和实践;介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培育理论与实践;森林培育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热点和新进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沈国舫著.森林培育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孙时轩主编.《造林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3]黄枢,沈国舫《中国造林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4]王宏志《中国南方混交林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5]詹昭宁,周政贤,王国祥《中国森林立地类型》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6]李文华,赖世登《中国农林复合经营》科学出版社1994

[7]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8]辉朝茂《竹类培育与利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9]张志达《中国竹类培育》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七、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应在课程结束后、由院(系)组织进行中期考核。

7.1中期考核。博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二学期内,开题报告后,由所在学院统一组织和实施。考核审查小组应对考核对象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修订)》执行。

7.2学科综合考核。博士生学科综合考核的目的是考核博士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学科前沿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应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和足够的深度。学科综合考核由学科、专业组织,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修订)》执行。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8.1科学研究

8.1.1选题。研究生的科研须从选题开始,与任何科学研究一样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查、收集、阅读、分析和评价有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题。因此,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书的撰写。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注重论文的创新、难易程度和论文工作量。

8.1.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书首先应征得导师认可,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达考核小组成员审阅,方可参加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以书面形式报所在学院审批备案。在此基础上,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8.1.3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石,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动手完成。研究生在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过程中,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学习和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数据采集规范,能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和手段,自己动手取得学位论文所需要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8.2学位论文

8.2.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为使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得到所在学科集体的帮助,应阶段性的向所在学科教师做科研报告。进入论文中期阶段后,由博士研究生报告科研工作的阶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建议,改进论文工作。

中期研究报告后,由博士生填写《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攻读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情况表》,由指导教师审核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8.2.2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博士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8.2.2.1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对科技进步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使用价值。

8.2.2.2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8.2.2.3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博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

8.2.2.4博士学位论文字数约在7万字以上。

8.2.2.5学位论文必须遵守学术规范。

8.2.2.6博士研究生用于做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

8.2.3论文发表要求。按《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执行,同时符合赣农大园发[2012] 3号文件《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论文(作品)发表暂行规定》的要求。

8.2.4论文送审、答辩与学位授予研究生必须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送论文相似性检测通过后,再双盲送审。学位论文盲审通过后,由学科点组织进行一次预答辩,提交答辩。学院须按照《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学位授予细则》的要求组织论文送审,组成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应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者,即可授予博士学位。校园网公示二个月无异议,方可颁布发博士学位证书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附表: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农林遥感与土地利用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课程名称

学分

指导方式

学位课

6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1

讲授

考试

英语

2

1

讲授

考试

遥感技术专题

1

2

讲授,研讨

考核

土地利用专题

1

  

  

2

讲授,研讨

考核

选修课

高级森林生态学(必修)

2

1

讲授,研讨

考核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

2

讲授,研讨

考核

LUCC研究专题

1

1

讲授,研讨

考核

农林资源信息系统前沿

1

1

讲授,研讨

考核

区域生态经济专题

1

1

讲授,研讨

考核

森林培育学

1

1

讲授,研讨

考核

流域与森林水文专题

1

2

讲授,研讨

考核

开放式课程

3学分

(指定课程)

Seminar

1

研讨、学术报告

考核

专业英语写作

1

4

自主学习

考核

听学术讲座(至少听3次)

1

讲座

考核

实践性课程

教学实践

1

3-4

导师指导

考核

1周以上

社会实践

1

3-4

组织、指导

考核

2周以上

学科点意见:

  

  

  

  

学科带头人签字:

院(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意见:

  

  

  

  

签 字:

院(所)公章

研究生处审核意见:

  

  

  

  

  

  

公 章

  

 

Baidu
sogou